|
流逝赢得同性恋运动会银牌 (图/微博@主持-流逝) 淡蓝网8月13日综合讯:第九届同性恋运动会(Gay Games)游泳项目10日至15日陆续举行,中国90后选手流逝(又名刘石)在12日的50米蛙泳比赛中夺得银牌。他是8000多名参赛者中唯一的中国选手。 流逝是太原媒体活动主持人和《记忆流光》栏目主播,也是一名公益人士。他在微博上说,12日中午12点15分,他在18岁至24岁年龄组的50米蛙泳比赛中赢得亚军,接下来还要挑战100米蛙泳。 除了参加比赛,流逝还以“同志亦凡人”特约记者身份在克利夫兰记录本届运动会的点点滴滴。对于流逝夺银,“同志亦凡人”创始人魏建刚在微博上表示祝贺。 同性恋运动会于1982年在美国旧金山首次举行,之后每四年举办一届,宗旨是发扬宽容和参与精神。主办方欢迎所有人士参赛,在性倾向、性别、年龄、宗教、种族等各方面均无限制。 四年前曾有8名中国选手前往德国科隆参加第八届同性恋运动会。在另一项名为“世界同性恋运动会”(World Outgames)的赛事上,中国选手曾于2009年获得1金1铜。 附:流逝发表于《体坛周报》的专栏文章 《我幸运,我孤独,我期待》 2013年底,有同事给了我一个关于同性恋运动会的报名信息,可以争取被资助参赛的机会。当时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填写了报名表,朋友帮我翻译成英文递交给了组委会。两个多月后,组委会发来邮件说,很遗憾我没能得到赞助,失望之余,我渐渐淡忘了此事。但2014年五月末,我又收到了一封来自组委会的邮件,说非常开心地告诉我,组委会找到了一些新赞助商,更多的人可以因此获得资助,我便是新的幸运儿之一,将有资格代表中国到克利夫兰参赛——直到8月7日登上飞机的那一刻,我才敢相信这一切,整届运动会只有20名左右运动员得到了资助,组委会优先考虑了一些较少参赛的国家,或许是我好运的原因之一。 在克利夫兰,组委会给我安排了一个美国家庭负责我的住宿及接送,我和一位来自尼泊尔的运动员在这个家庭成为了临时室友。美国家庭非常友善,他们有两个孩子,虽然他们都不是同性恋者,但对我们非常友好。 我英语非常之差,与美国家庭交流非常困难,但他们非常热情与耐心,我们抵达的第二天家里就举办了一场派对,欢迎我和来自尼泊尔的室友。附近街区的很多居民都前来参加,同时我在克利夫兰的中国朋友也来到派对充当临时翻译。我问这个美国家庭,你们为什么要接待运动员,因为你们和孩子都不是同性恋者。他说:这个街区住着很多同性恋朋友,大家一同商议,决定加入到接待行列之中。 在克利夫兰的街道上,你随处可以看到彩虹旗,因为运动会的举办,更多的商店和公司门口都挂起了旗帜。如果你在哪个街区的房子门口看到了彩虹旗,那则代表着这户人家是同性恋者,彩虹旗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骄傲和象征! 运动会开幕式是一个狂欢的日子,而我则遇到了额外的惊喜:彩排时,我看到中国代表团的引导员是一个美国人,他非常开心我能在茫茫人群中找到他,并且表示会给我一个惊喜,于是他将唯一一位中国志愿者调到了中国代表团。这位志愿者来自大连,他也非常想举着写有“CHINA”的牌子入场,虽然负责人对此明令禁止,但他们还是私下调换了位置。他惊奇地问,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参加运动员入场仪式?我说,中国只有我一个人来,他说他在秩序册上看到有三个中国人报名。但最终我在开幕式上没有遇到更多同胞,泱泱大国只有我一个人作为代表,难免略感悲凉。 我报名了50米、100米、200米的蛙泳比赛,跟正式比赛没有任何差别,一切都按照正式的游泳比赛规则进行,一切记分系统和标准也都采取了最高标准。但和传统比赛不同的是,在同性恋运动会上男女老少水平参差不齐。从十几岁的孩子到古稀老者,所有人都不在乎输赢,只在乎自己参加运动会时的光荣身份。虽然现场观众寥寥无几,但所有观众都会拿出最大的热情,足以让你感受到比赛现场的热度。比如一场400米混合泳的比赛中,一位选手在50米过后体力不支,落后对手很多,所有运动员都在泳池旁给他欢呼呐喊加油!同年龄组的选手甚至停下来等他恢复,欢呼声连续10分钟不绝于耳。只有这样的比赛,“友谊第一、比赛第二”才不是空谈,与其说这是一场比赛,倒不如说是一场全世界同性恋者的盛会。 很多人问,为什么要举办同性恋运动会?其实这几天,我听到了很多故事:在美国职业体育联盟,同性恋者几乎不能公开自己的身份,否则就会遭到严重的歧视。这种因为身份所带来的问题,在体育赛场上数不胜数。要营造一个没有歧视、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比赛:同性恋运动会就显得尤为珍贵。在这里,大家根本不需要担心身份问题,可尽情享受比赛。至于奖牌,只是我们额外的收获。 同性恋运动会和奥运会一样,每四年举办一次。我希望下一届在法国巴黎,能有更多中国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,体会这不一样的竞技场。 |